第壹百零三章:因為我有鈔能力
美利堅財富之路 by 新壹思言
2024-5-18 18:38
紐約長島,
清晨絢麗的陽光,透過大大的落地窗,照在臥室的大席夢思上。
足夠五六個人躺下的豪華席夢思上,睡著壹個年輕的男人。
和兩個年輕的女人。
睡夢中,男人那張被陽光渲染下的臉龐,如同西方神話中沈睡的阿波羅壹般。
俊朗精致的五官上找不到壹絲壹毫的瑕疵。
和他相比,旁邊兩個非常美艷的女性。
在對比之下,也有些比不上了。
忽然,男人細密的睫毛壹陣輕微的抖動。
接著,他睜開了雙眼,然後便下意識的擡手,擋住了那有些刺目的陽光。
“呼~~”
亞伯輕輕吐出口氣,看了看掉下去,壞了的窗簾。
他這才想起來,
昨天晚上玩嗨了。
在窗邊玩的時候,是卡門·凱絲尖叫著,把在山姆會員商店售價超過三千美元的羊毛窗簾,都給撕扯了下來。
這導致今天早上,沒了窗簾的遮擋。
陽光可以直射入臥室之內,把亞伯都給曬醒了。
把昏睡不醒,勞累過度的吉賽爾·邦辰推開以後,才是枕頭。
枕頭下面,是昨天晚上隨意塞進去的手機。
拿出手機,半瞇眼看了看,亞伯發現現在才早上七點。
明明昨天晚上,三個人壹直玩到了下半夜。
大概四點鐘,他才睡著的。
然而現在,僅僅只睡了大約三個小時左右。
亞伯便發現,自己已經精力充沛,渾身洋溢著用不完的力氣了。
超棒的身體素質,很誇張的食量。
這是亞伯在重生以後,發現的自己身上的變化。
這種變化,與他在金融領域方面的“天賦”壹樣突出。
體現在身體素質裏,除了力量極大之外,就有壹個恢復力以及耐力極好。
對比之下,就是兩個身體素質其實也很好的超模。
這會兒就算在她們旁邊打雷,大概也醒不來了。
她們太累了。
“呼~~”
輕輕吐了口氣,他拿著手機,從床上坐了起來。
鼻子中聞到的,滿是異味。
昨晚玩嗨了,弄得到處都是。
味道自然大。
後來又沒洗漱,有味道很正常。
搖搖頭,他白條條的直接從大床上走了下來。
拿著手機,亞伯看也不看後面的吉賽爾·邦辰與卡門·凱絲,走出了房間。
臥室外面,是個小客廳。
亞伯走出來時。
皇點13路壹號別墅的女管家喬安娜,已經帶著兩個女仆,分別捧著早餐和衣物站在門口。
喬安娜的眼睛,在BOSS健美的身材上掃了壹眼。
隨後她放下眼瞼,半看亞伯左側帶鏡子的壹個裝飾品。
“先生,您是要先吃早餐,還是先洗漱換衣?”喬安娜說。
相比於喬安娜,她身後兩個正值妙齡,長相也不差的女仆。
目光就要直接的多了,看著亞伯的眼神甚至都帶著逗挑。
仿佛在說——“我們比裏面兩個,也不差多少吧?”
而借著裝飾品小鏡子的反光,喬安娜看到了兩個女仆的目光。
女管家心裏,把這兩個女仆,也放到了自己的調校名單上了。
可以有野心,但不可以在服務的時候失格。
除非主人需要。
否則就是違反了女仆的準則。
這是喬安娜,對自己旗下管理著的主人貼身女仆的要求。
“先洗漱穿衣吧,我先去洗個澡。”
亞伯說:“臥室裏面的浴室,有點狼藉有點糟糕。只能在外面洗了。”
“好的,您是要去遊泳池裏洗,還是泡浴?”喬安娜又說。
“泡浴吧。”
十幾分鐘後。
在莊園的另壹個房間,面積最少四十平方的浴室裏。
亞伯躺於浴缸中,旁邊是兩個妙齡美麗女仆。
兩個妙齡美麗女仆,壹個在幫他擦洗身體,另壹個則拿著早餐在餵著他。
喝下壹口豆漿,讓女仆幫自己擦了擦嘴角。
“呼~”
亞伯吐出口氣。
這美妙又愉悅的資本家生活,它真的是過不膩啊。
雖然枯燥又乏味,但就是讓讓樂此不疲。
“喬安娜,待會兒給那兩位小姐,每人開張支票。”
亞伯開口道。
“明白,先生,應該填什麽樣的數字?”
“嗯……以後我沒有特別說明的話。就全都寫十萬美元好了。”
“明白。”
就這樣,半小時後。
早上八點鐘整的時候,亞伯已經精神抖擻,穿著壹身西裝,坐上直升機前往曼哈頓。
半小時的飛行時間後,直升機在曼哈頓辛普森大廈頂樓的停機坪降落。
類似的停機坪,在曼哈頓許多大廈頂層,都是存在的。
這是因為在曼哈頓,有很多人每天是坐直升機上下班的。
這些人,大部分都住在長島。
有遠壹點的,甚至住在新澤西。
當然了。
這部分人,他們每壹個的身家,都是以“Billions”這個單位計算。
否則的話,也負擔不起直升飛機來往和使用這些曼哈頓頂層停機坪的費用。
這次亞伯直升飛機,降落的大廈,名為辛普森大廈。
在高樓大廈眾多的曼哈頓,辛普森大廈十分普通。
它高61層,每層的建築面積大約在壹萬五千平方英尺左右。
亞伯從辛普森大廈頂層的停機坪下來以後,直奔大廈第43層。
這裏之前是《紐約觀察家》周報,和另外壹家公司共同租的辦公室。
那家公司上個月已經退租走人,壹個星期前只有《紐約觀察家》租用了。
但就在昨天,另壹家報紙,也入駐了這裏。
與《紐約觀察家》壹起共享這壹層樓,而這家報紙的名字叫《紐約太陽報》。
這是壹家成立時間極早的報紙。
於1833年9月3日出版,本傑明·戴是創辦人兼總編,其口號是:“照耀所有人”。
這也是報紙名稱的由來。
這份報紙,是美國第壹份按商業原則創辦的商業報紙,也是第壹份“便士報”。
就是售價是壹美分錢或壹便士,故稱“便士報”。
《紐約太陽報》自成立以後,經歷了壹百多年的發展。
中間曾經輝煌過,曾經墮落過,後來又再次輝煌過,接著又隕落過。
這份報紙的經歷,可以說是整個美國報業的縮寫史了。
它中間壹度改名,最後在1996年,重新改回來《紐約太陽報》。
但這時候,基本上這份報紙除了名字以外。
已經和最開始的那個《紐約太陽報》,沒有什麽實際上的聯系了。
重新創刊的《紐約太陽報》,辛苦經營了幾年。
目前在紐約市,日銷量大概在3-4萬份左右。
算上在整個紐約州的銷量,日銷量差不多可以達到9-10萬份。
它的老板報價壹千八百萬美元,算是比較便宜的價格。
因為在它背後,有接近壹千萬美元的負債。
而現在,《紐約太陽報》與《紐約觀察家》兩份報紙。
它們不但共享同壹層寫字樓,它們還共享了同壹位老板。
這個老板,自然是亞伯·史密斯了。
亞伯抵達辛普森大廈43層,走出電梯時。
兩份報紙的總編輯,相關管理人員,已經站在電梯門口。
而史密斯資本的副總經理梅裏奧,則站在所有人之前。
電梯門打開後,亞伯先看到的便是梅裏奧。
“早上好,BOSS。”中老年白男,胖胖的梅裏奧看到老板之後,馬上熱情笑著打招呼道。
“早上好,梅裏奧。”看到這個胖胖的,壹臉和氣生財的員工。
亞伯笑著回應。
如果說大衛·梅隆,是亞伯在紐約有力的右臂。
那麽梅裏奧這家夥,則是他在紐約必不可少,幫忙輔助的左臂。
在投資和高端人脈這壹塊,梅裏奧比不上梅隆出身的大衛。
但在對紐約的頭頭道道,還有各種莫名其妙的人脈方面。
梅裏奧更勝壹籌。
所以亞伯才會把公司新總部裝修,還有購買報紙之後前期的財務會計等雜務。
通通交給他,而梅裏奧又把這壹切都完成的很好。
這讓亞伯很滿意。
在梅裏奧的迎接下,壹眾心情有些忐忑的《紐約觀察家》與《紐約太陽報》的管理層,和重要人員們,都表示了對老板的歡迎。
梅裏奧也為亞伯,介紹了這些人員的身份。
“……這是迪蘭,《紐約觀察家》總編輯。”
“……這是路易斯,《紐約太陽報》總編輯。”
“……這位是亞歷克斯,是《紐約觀察家》……”
“……”
洋洋灑灑,梅裏奧為亞伯介紹了大概十個左右的兩家報紙的主要人物。
其他的報紙重要人物,梅裏奧沒有介紹。
亞伯也懶得詢問。
介紹握手過後,眾人便走入了公司。
由於同屬壹個老板,現在兩家報紙把各自的前臺打通,組成了壹個比較大的接待廳。
接待廳還在裝修,不過面積夠大,可以容納兩家報紙的管理層級別的工作人員。
此刻,兩份報紙二十多位最重要的管理層、編輯和員工。
全都在大廳裏,站著擡著頭,看著他們共同的老板。
這種場面,對亞伯來說只是小場面。
在穿越前,他高中和大學的時候。
可都是敢在成千上萬名同學面前,上臺演講的那種。
何況重生之後,有著億萬身家作為支撐。
就算讓他現在去白宮發言,他也毫無壓力。
看了看眾人,亞伯直接開口道:
“作為壹個20歲的年輕人,也沒有出版行業的相關經驗。”
“但我現在擁有壹個出版商所能擁有的兩個最好工具:優秀的員工以及打破常規需要的好奇心。”
“另外,我還有其他出版商沒有的能力。”
“如果妳們要問是什麽樣的能力。”
“我會告訴妳們,是鈔能力。”
“但是……”
說到這裏,他話鋒壹轉,微笑的表情變冷。
“先前的妳們,把《紐約太陽報》和《紐約觀察家》經營的太失敗了。”
“我手上有妳們的數據。
數據顯示,《紐約太陽報》每個月只能保持收支平衡,沒有任何余利。
《紐約觀察家》更失敗,每個月虧損20-30萬美元。”
“這兩個數據,不要說是在紐約了。就算是放在全國的報紙當中,妳們也屬於失敗者。”
他這些毫不留情,揭這些人短的話,讓原本微笑的眾人,笑容愈發尷尬起來。
亞伯又是老板,這時候他們真的是笑也不是,不笑也不是。
面對這些員工,亞伯懶得啰嗦,直接繼續道:
“從今天開始,《紐約太陽報》與《紐約觀察家》,都直屬於【AB史密斯報紙】公司。”
“然後,我會為AB史密斯報紙註資五千萬美元。”
“這五千萬美元,是《紐約太陽報》與《紐約觀察家》重新崛起的資金,也是妳們的機會。”
“能不能把握住機會,是妳們的事情。但記住了,我的公司不收留loser。”
“事情就這麽簡單。”
“現在……”
亞伯看了看梅裏奧,他對後者說:“讓兩份報紙的總編,壹起見我。對了,我的辦公室在哪裏?”
梅裏奧連忙把亞伯,帶到早就為他準備好的董事長辦公室。
壹個用原先《紐約觀察家》的老板亞瑟·卡特的豪華辦公室,收拾加大改裝出來的房間。
在這辦公室裏,亞伯見到了剛才握過壹次手的路易斯與迪蘭。
前者是《紐約太陽報》總編輯,後者則是《紐約觀察家》的總編輯。
看著兩個走進來以後,表情有些拘謹的總編輯。
亞伯面無表情開口:
“讓二位進來,主要是交代接下來報紙的方向。”
“嗯,迪蘭,妳先說吧。妳覺得接下來,《紐約觀察家》應該怎麽做。”亞伯說。
迪蘭是個五十多歲的老白男,嗯……路易斯也是。
在2000年的現在,zzzq還沒那麽嚴重,又是紐約這種地方。
能夠混到高位的,自然是白人多壹些。
迪蘭有些謹慎,這位總編輯小聲道:
“我認為,接下來《紐約觀察家》,應該還是著重於原來的路線。”
《紐約觀察家》這份周刊,側重點壹直以來都主要是房地產與經濟、政治。
算是比較嚴肅,比較正面的周刊。
這也是它能夠得到許多紐約精英的認可,每期都必看的原因。
只不過在以前,它太過於關註紐約和東海岸的新聞。
對美國和世界上的新聞,比較漠視。
但這也是它的價值所在,嚴肅向、正面向、社會向的定位並沒有錯。
之所以發展不起來,和只關註紐約這壹個重點有關。
也和原來的老板,亞瑟·卡特實力不足有關。